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03-06
【字体:

永和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4)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4月6日在永和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政府县长张三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工作和“十五”发展回顾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县域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9026万元,增长11.4%;财政总收入达到916万元,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25万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604万元,增长10.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30万元,增长4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640.16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0元,增长5.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3‰。

(二)主导产业增效明显,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去年,我们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向管理要效益,着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主导产业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一是红枣科学管理效果明显。去年,我们全力实施“红枣管理年”活动,对全县已达盛果期的300余万株红枣树进行了科学管护,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想高产而往往失望的生产难题。全县涌现出像尉家洼、任福喜等一批红枣专业村、专业户。去年,在受秋雨较多的影响下,全县红枣产量仍然实现了翻番,总量达到2600余万斤。二是饲草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人工草地1.2万亩,改良天然草地3.2万亩,使全县草地面积达到19.2万亩。三是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羊大户100余户,肉牛养殖大户60余户,全县圈养羊饲养量达到11.3万只,肉牛存栏一万余头。四是主导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全县开发了红枣系列新产品和新包装,注册了“永和红枣”、“河浍里红枣”两个新商标,打出了“无虫红枣第一县”、“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县”、“人均红枣第一县”三个品牌。全县加工红枣300万斤,枣农收入大幅提高。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免除了农业税和特产税;投入扶贫资金420万元,实施了4个村委的整村推进和11个自然村的移民搬迁工程;按政策落实兑现粮食直补资金84.7万元;组织劳务输出8000余人次,创收2000余万元。全县经济总量达到19026万元,实现了超去年、超计划,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农业园区开局良好,综合开发初见成效。去年,我们将阁西垣生态农业园区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实施,完成了园区重点项目试点建设任务,示范园区建设雏型初现。一是拓宽千亩枣园田间路7.5公里;二是绿化阁山——下辛角、阁山——西庄两条通道17公里;三是完成西庄、东征、乌华、圪列4个村提引水自来水入户工程;四是新建一座“八一”希望小学;五是新建15个高效滴灌蔬菜大棚;六是建设了有机绿豆、大豆,优种谷子、西瓜,优质红枣五个百亩示范园;七是拓宽改造了阁山——下辛角村的10公里通村路;八是完成了下辛角——庄则坪翻沟跨园引水工程;九是完成了东征流域坝系治理工程;十是新建千亩示范枣园一处;十一是完成东征、雨林整村推进任务;十二是完成了3000亩杏树园建设;十三是实施了示范圈养羊建设项目;十四是东征纪念馆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十五是建成了东征、于家咀两座高标准示范小学;十六是新打旱井400眼;十七是枣树管理80万株;十八是新增水浇地2000亩;十九是完成了马家湾通电任务;二十是新建阁西垣综合开发标志性建筑一座;二十一是制定了阁西垣综合开发五年建设详细规划。园区试点的建设,为全县高效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起到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逐步增强。2005年,全县共确定了2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195万元,年底已完成13个,完成投资4183万元;正在实施的项目3个,涉及资金760万元;还有6个项目正在争取,其中4个项目基本确定。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设施方面,治理岔口流域1500亩,建骨干坝6座、中型坝6座、小型坝10座;新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16处,解决了17个自然村6754口人1398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在庄则坪新建1000方蓄水池2个,铺设管道6400米,完成了辛角垣二级提水工程;投资134万元整理开发土地450亩。城乡设施方面,永和关黄河大桥顺利通车,辛庄芝河大桥、石永线9公里二级公路、阁底——打石腰35公里通乡油路、段家河——河浍里7公里资源路交付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二中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建成7座移动通信基站,有14个行政村开通了IP电话;新建东征纪念馆,改造县医院住院楼,开通城市公交线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工业运行态势良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去年,我们制定出台了《能源加工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新吸引了3个洗煤厂、1个加油站、1个汽修厂进入工业园区。在去年煤焦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园区企业仍上缴税金达120万元,比上年增加近100万元。在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生产总值实现1193.4万元,同比增长13.7%。在工业经济稳步推进的同时,民营经济也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小型民企109个,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020万元,同比增长16%;完成现价总产值9085万元,同比增长20%;实现营业收入7068万元,同比增长23%。

(六)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去年,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8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8000余亩,积极实施以“一个村、一条路、一座院、一个户”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绿化工程,栽植桧柏、侧柏等树木2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300亩,绿化通道96公里。县城面貌得到改善,新增县城绿地面积1000平方米,完成了县城东西山补栽绿化任务,补栽大柏树500株,小侧柏3.6万株,山杏5000株。修筑县城排水设施1500米,新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厂一座,改造了县城9条主要巷道,县城正向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方向发展。

(七)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执政能力得到提高。我们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改进会风,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我们改变传统的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方式,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由政府部门一把手向全县人民汇报年度工作。这一作法扩大了群众知情权,增加了政府工作透明度,使领导干部自身感到压力,互相得到促进,部门得到监督,深受群众欢迎。二是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了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推荐、考核、选聘了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办主任,撤并了两所乡镇中学和4个教办。制定了卫生、广电、文化三个系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法人治理改革已经起步,置换专项央行票据1000万元。粮食系统建立了粮油统计台帐,对各项财务挂帐进行了审计认定,为下一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八)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科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邀请省市科技人员为农民实地培训科学实用技术,培训总人数达到7500人次,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政府落实兑现“两免一补”资金92.9万元。成功举办了第九届红枣文化节和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心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正在规划开发中。完成了10个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小区网工程。二是防疫和卫生计生事业得到加强。结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要求,配置了13台室内空气消毒设备,建成420平方米的传染病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奖励资金8万余元,落实长效节育措施988例,综合节育率达到89.8%。三是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发放救灾款7万余元,救灾衣物780件,救灾面粉65万斤,兑现农民房屋倒塌补助款10万余元,使3568户9500口灾民全部得到救助。另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体系初步建立,全年共发放企业困难职工基本生活费43万元;全县农村困难群众、受灾农民和城市困难职工救助总人数达到9000余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1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逐步得到提高,老干部政策性待遇逐步得到落实;老龄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事业进一步发展;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国防教育等事业得到加强;监察、审计、统计、人武、档案、地方志、信访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九)民主法制逐步加强,履职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政府及部门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建设,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交由政府办理的33件议案、建议和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交由政府办理的68件提案、意见全部办结。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由2005年追溯到整个“十五”期间,正是由于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我们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发展目标,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广大干部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一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239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9026万元,年均增长13.86%,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40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916万元,年均增长25.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045. 68元增加到2005年的5640.16元,年均增长17.0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808元增加到2005年的1260元,年均增长11.18%。二是农业调产取得重大进展。提出并实施了“人均百株枣、户种十亩草、全县一台戏、十年见成效”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枣、草、羊”主导产业规模形成,全县红枣已发展到28万亩860万株。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生态治理面积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5%,比200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争取并实施了一批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县形成循环路、枣区路、资源路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公路网络。五是扶贫攻坚迈出新步伐。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11万人减少到3.71万人。六是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文化、广电、通讯事业发展加快,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增强。七是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进步。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争创“123”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永和事业、支持永和建设、为永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科技含量低,基础脆弱,农民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主导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规模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规模较小,对主导产业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小康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城乡教育收费管理极不规范,干部群众议论纷纷,社会反映强烈;政法部门依法办案、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亟待进一步转变和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与重点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兴永富民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我县经济发展从艰难爬坡走向平稳起飞的重要转折时期。我县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基于对发展态势的分析,县政府根据县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永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了《永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纲要》指出,“十一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永和、和谐永和,实现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的战略机遇,强化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我县的综合经济实力,把永和建成全省生态畜牧强县、优质红枣大县、有机产品基地县,构建特色鲜明、活力增强、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永和。《纲要》提出,通过“十一五”的努力,把我县建成全省生态畜牧强县,优质红枣大县,有机产品基地县,构建特色鲜明、活力增强、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永和。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六大目标:1、GDP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全市山区县中等水平。2、红枣、核桃、羊、蓖麻、中药材、小杂粮等优势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在全市、全省打造出知名品牌,并建成一批规模大、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40%以上。4、继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建立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医疗统筹等社会保障体系。5、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8%。6、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坚持主导产业不动摇,全面提升产业规模与管理效益,在延伸产业链、优化品种、创建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绿色基地建设、绿色产业开发、有机产品营销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在城乡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水平、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修通纵贯永和县城南北63公里沿黄二级公路,建设霍州至永和关高速公路,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旅游产业;坚持机制创新,在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党的服务宗旨,关注民生,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在加强科教人才、农民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党的领导,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在转变政府职能,创优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八项突破,我们信心百倍,一个沿黄二级公路纵贯南北,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县乡道路连成网络,农村“双通”工程全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有序,开发项目遍布城乡,优质产品销遍全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县域境内人才辈出,城乡面貌全面改观,干部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永和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纲要》同时提出,要实现上述六大目标,必须要全面落实好“5561583”战略工程。即:①兴建五大园区 (优质红枣经济园区、绿色高效农业园区、特色精品园区、林业建设保护园区、民营企业经济园区)。②发展五大网络 (全县公路网络、乡村科教网络、乡村有线电视网络、乡村通讯网络、循环供电网络)。③建设六大基地(30万亩牧草基地、20万只羊生产基地、2万头肉牛生产基地、10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优质核桃基地、3万亩蓖麻基地)。④突出一个体系建设 (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⑤做好五项开发 (优质红枣系列产品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优质畜产品开发、土地资源综合开发、阁西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综合开发)。⑥实施八大战略 (“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扶贫开发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城镇扩张战略、民营经济战略、全民节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县战略)。⑦搞好三项建设 (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法制政府,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有知识的新型农民队伍)。“5561583”是永和“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景喜人。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200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构建和谐永和。根据这个总体要求,2006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2.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达到490万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0.9%,达到101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达到6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达到6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6%,达到133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之内;新增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地4万亩;完成红枣树管护500万株;圈养羊(猪)饲养总量达到15万只 (头)。为了完成上述预期指标,县政府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紧紧抓住结构优化主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将重点抓好主导产业的科学管理和优势产业的培育,提高主导产业的质量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继续开展“红枣树管理年”活动。首先,制定方案。我们将以乡(镇)为单位,积极聘请红枣管理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由专家同全乡科技人员通过深入调研、实地查看、测土配方、共同研究制订符合本乡 (镇)实际的枣树管理方案。其次,树立典型。我们在每个乡镇培养树立3个示范村、100个高产优质示范户,用典型的人和事进行示范引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身红枣科学管理的积极性。第三,狠抓管理。今年的红枣管理工程要扩大管理区域和范围,在去年对300万株盛果期枣树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扩大到500万株。根据制定的科学管理方案,对500万株红枣树进行系列化科学管理,全面提高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延伸红枣产业链条。为实现红枣增产增收,我们在延伸产业链上作文章,积极鼓励枣农兴建小型冷藏窑,力争全县贮藏红枣1000万斤。充分发挥好红枣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更新红枣深加工生产线,开发红枣系列新产品。支持宏星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全年加工红枣达到25万斤。同时将鼓励和支持有加工能力的农户投入到红枣加工的行列里来,力争全县加工红枣系列产品达到500万斤。加大产品新包装的开发力度,以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红枣经纪人,壮大红枣营销队伍,着手兴建红枣贸易市场。扩大枣树栽植面积。今年,县政府采取集中连片栽植的办法搞3个千亩枣园工程。千亩枣园工程规划在打石腰乡的于家洼、李家垣、郑家垣三个村委和南庄乡的梁家山、阁底乡东征村,目前正积极组织劳力上马,大搞预整地工程。大力发展种草养羊业。我们在坚持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政策不动摇的前提下,加大饲草和圈养羊的发展力度,县上将重点扶持有规模的饲草基地和圈养大户。力争全年新发展优质高效饲草4万亩,使全县饲草总面积达到23.6万亩;新发展圈养羊2万只,使全县圈养羊总量达到10万只。同时,认真做好饲草和圈养羊的管理工作,抽调畜牧技术人员对各乡(镇)草地建设和圈养羊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培育核桃优势产业。我们坚持因地制宜、优势发展的原则,在城东乡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我们组织专门队伍科学规划各类优种核桃树布局,搞好人员培训,抓好苗木繁育,推进栽植工程,搞好管护、高接换优工作。鼓励有实力的大户采取联营、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搞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百亩以上的优质核桃基地,扶持千亩以上民营核桃企业。(二)努力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岔口流域坝系工程建设,新建淤地坝18座,新淤积坝系农田600亩。积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抓好芝河、桑壁河川节水灌溉工程,发展5000亩高产、优质、高效农作物。在严格控制非农占地的基础上,今年将新整理开发耕地300亩,新建高产基本农田7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产量保持在4400万斤以上。竭尽全力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辟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全县种植小杂粮4万亩,种植油料作物3万亩,发展辛角垣反季蔬菜100亩。重点培育组建全县性的核桃协会、土豆协会、养殖协会,并对现有10个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利润空间。扎实做好种粮直补和购买农机具补贴兑现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253万元扶贫资金,重点实施侯家庄、赵家岭、任家庄、郭家村4个村委的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力争全县向外输出劳务人员总量达到15000人。

搞好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今年,我们在每个乡(镇)规划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并开工建设。从土地、城建部门抽出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搞好规划指导,真正做到规划合理、建设有序、整齐划一。全县其他农村建房,也将本着改造老村、逐步规范、改变旧貌的原则,加快我县新农村的建设,彻底改变我县多年来农村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落后局面。同时,移民搬迁工程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合理规划,为建设新农村打好基础。认真搞好城乡绿化工作。我们坚持把春季植树造林与城乡绿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县机关干部的春季义务植树采取以资代劳的办法进行,建设一个永和干部义务植树造林基地。今年的“四个一”绿化工程突出数量和质量效益,一条路的绿化在3公里以上,一个村的绿化覆盖全村,一个户的绿化达到30亩以上,一个院的绿化在200株以上。今年继续抓好通道绿化工程,全县所有机关、学校、医院、村委所在地进行全部绿化。加大东西两山的补栽和管护力度,搞好城区绿化工作。我们抽调专人搞好规划、监督,确保绿化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年内撤并14个农村单人校、复式校,完成2200平方米的校舍危改任务,开展教育收费大整顿、大检查,彻底解决群众反映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步伐,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工作,在全县范围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所(室)建设。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壮大县级财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壮大县级财力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今年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绿色民营企业。规范工业园区管理。我们进一步协调企业与有关部门的关系,督促园区企业尽快办理营业证照,使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要求税务部门尽快完善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流通所需的相关票据和手续,确保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发展民营林业企业。坚持“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四荒”和小流域治理拍卖力度,发展民营林业企业。鼓励广大个体私营企业、干部职工、农民群众积极发展各类民营林业企业。发展民营加工企业。我们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投入,力争新建一个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和一个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发展小杂粮包装、甜玉米加工、粉条加工等小型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家庭养殖业,重点支持森泰牧业有限公司在我县建立2万头肉牛基地。全县新发展民营小型加工企业180个,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是强县之基、富民之本、财力之源,我们将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年,全县共确定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8973万元,其中:实施项目19个,总投资6290万元;争取项目7个,涉及资金2683万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我县的城乡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我们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安全责任制和决算审计制。每位包项目的县级领导全面负责所包项目的开工招投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各项目实施单位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进行研究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监测考核办加强对各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的监测考核,定期将监测结果向全县通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我们严格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从项目建设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工程质量等方面,认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以旧顶新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追究项目实施责任人、工程监督人员、工程验收人员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从今年起,我们严格项目资金拨付程序,所有项目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封闭运行,资金使用严格执行报账制,实行统一审批,财政统一拨付,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我们把争取和引进项目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对已确定的7个重点争取项目,我们积极跑厅进部,加大争取力度,争取尽早审批。同时,我们按照上级资金投向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将积极筛选、包装、策划争取一批新项目,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实现与市级项目储备库的联网,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及时向上级给予推荐。坚持政府争取项目与部门争取项目相结合,部门争取项目与个人争取项目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引进资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争取项目运行机制和格局。

(五)倾力推进园区开发,引导发展高效农业。去年农业园区开发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我们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开发力度,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我县高效农业的示范园,从而更好地带动全县农业的发展。筹备东征纪念活动。今年5月份,我们将举办红军东征胜利7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县上已经成立了纪念活动领导组,下设四个工作组,各组的任务职责已经明确,正在加班加点,做好馆场和道路建设、资料整理和实物收集等工作,整个筹备工作将于4月20日前全部就绪,确保纪念活动如期顺利举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园区油路以东4000亩和油路以西3500亩荒山造林任务;新建日光温室50个,实现管道配套;完成阁底千亩枣园的补栽任务,对阁西垣5000亩枣树进行科学管理;发展节水示范区300亩,建节水大棚30处,打旱井300眼;种植高效经济作物500亩,整理开发土地300亩;发展人工草地300亩,发展养殖示范户10户;建设20公里“村村通”油路;发展有机绿豆、大豆、西瓜300亩。争取明年实施项目。为扩大园区建设规模,我们在申报2007年项目时,紧紧围绕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将各类资金集中安排在农业园区,要求负责五大功能区承建任务的单位,明年每个单位至少要上一个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县政府将对建设项目达到省部级水平,受到省部级表彰,且项目建设年度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并奖励单位一把手1万元;对项目建设达到市厅级水平,受到市厅级表彰,且项目建设年度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单位,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并奖励单位一把手5000元,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视其情节追究责任。

(六)合力发展各项事业,促进和谐永和建设。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和谐永和的建设步伐。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全县各类技术人员推向市场,推向生产一线,鼓励科技人员同农民联合创办各类农业实体,激励科技人员大搞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今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县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今年,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四场专题文艺汇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网吧、音像制品等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改进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完善社保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大保费征缴、清欠力度,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提高社会保障统筹能力。扩大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逐步建立以农村特困户救济制度为基础,社会帮扶为辅助的农村困难群众救助体系。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根据永和实际,完善老干部管理机制,丰富老干部活动内容,逐步提高老干部待遇,发挥老干部的作用,真正使老干部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坚持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安全监督检查,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食品药品卫生、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人口密集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对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我们将竭尽全力及时给予解决。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永和”创建活动,积极预防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得实惠,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一年,县政府将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八件实事:一是实施百公里油路大会战;二是实施千户沼气生态富民工程;三是启动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四是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五是新建一条红军路;六是完成客运站建设;七是发展县城住宅小区建设;八是实施垃圾处理工程。为把实事办好,我们真诚地希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予以监督和支持。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任务全面完成。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审判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从严治政,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严格审批纪律,有力查处越权、规避、拆分审批土地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三乱”、“吃拿卡要”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干扰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营造出诚实守信、公正文明的信用环境,政府组成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清白做官,踏实做事,以清廉严明的形象取信于民。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我们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力戒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干实事、求实效上。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问责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逐项建立协调机构,实行领导干部包联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上下级之间要相互支持,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改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主要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和敲诈勒索的行为,严肃查处“不作为”和“乱作为”,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必须强化“一站式”管理,为投资商和企业提供尽可能的优质高效服务。加强公务员的学习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忠于职守的公务员队伍。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喜看今朝,全县人民正谱写建设富裕永和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永和大地将呈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永和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单位:永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9013308号   网站标识码:1410320001

联系电话:0357-7522781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永和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3202000002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